请问湘西有没有大型的特色民俗?
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蜡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蓐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真意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干饴、如沐春风。再来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都有设计独特的楼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
湖南湘西土家族四大民俗:
1、拦门礼:土家族、苗族婚俗。土家青年在结婚前一天,男方派花轿、乐队等队伍到女家迎亲。女方早在门口摆大桌拦住门。男方至门口时,女方执事人以歌声与男方执事人讲拦门礼。一般为盘问姓名?为何而来?走旱路、水路?婚烟根把等,男方执事人答清楚,女方移桌开门,请接亲队伍进屋;男方若答不上即算输,得拿出三茶、六礼(皆为红包)及报晓鸡、梳头油、蒙头帕等礼品,请女方开门进屋。 苗族拦门礼与此大同小异,摆上桌子关上门,若男方答不上,则将红包从门缝塞进去,求主人开门迎接,但男方全权代表'管亲郎须先从方桌下钻进去。
2、赶秋:赶秋为湘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立秋日举行,赶秋日,四乡八寨百姓齐集秋场,多达万人以上。人们唱苗歌,吹唢呐,舞狮子、打花鼓、打猴儿鼓、上刀梯、荡八人秋,热闹异常。八人秋形似纺车,高约8米,以粗木支撑,上设八个秋千,每处可坐1-2人。八人秋以人力转动,当转动一阵停下来谁居于最高处时,就由谁唱歌。
3、找摸米:土家族婚俗。接亲队吃过酒饭,天将麻黑时,陪嫁的姑娘以涂在手上的锅底灰向她们认为是摸米(代替新郎迎亲的男青年)的人脸上抹去。躲避不及的,被抹成一个黑花脸,他又用手将脸上锅灰抹下来往姑娘脸上反抹过去。男女戏谑,闹成一团,旁观者笑得前仰后翻,而真摸米却不愿受抹,躲在花轿边或老人背后,因为,未婚姑娘不准接近花轿,不准打扰老人。
4、土家族服饰
湘西土家族服饰,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男女喜垂耳圈,两耳累然,又有项圈、手圈。①布料多为家几布,绣以五彩斑烂之色,史称溪布、同巾、土锦,现称土家织锦。
苗族的民俗的说明文 按总分总写法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 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