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介绍黔东南民俗的作文 急!! 可加分
初一的把哈哈:我的家乡就是黔东南,从小我就在这片热土上长大,我热爱我的家乡.
<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过度地段.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西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接壤,北与遵义铜仁地区相连,全州现辖凯里,雷山,剑河,台江.丹寨.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等16个县市.总面积30300多平方公里.
州境内最高峰雷公山主峰--别勒(苗语),海拔2179米,最低点黎平县水口河出口处的地坪乡井郎村,海拔137米.全州地势西高东低,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瀑布众多,森林茂密,到处山清水秀,鸟唱鱼欢.
州内山多田少,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境内水系发达,水利资源丰富,在众多的山溪中,还有国家级稀有动物娃娃鱼(大鲵).雷公山的云雾茶,天麻茶居于全国上乘之列,锦屏的杉木内外闻名,榕江的西瓜畅销省内外.
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再这里生活着苗侗布衣水瑶等民族,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征服和改造着大自然,也形成了各具魅力的独特的民族文化.
依山而建的苗族吊脚楼,险峻雄奇,临危不乱.他构成的天然立体效果,在阳光的斜照之下,层次分明,和谐统一.
侗族的鼓楼,是金字塔又非金字塔,工艺独特气势恢弘,风雨桥集桥廊亭于一身,跨越流水便利实用,实在是赏心悦目啊.
这里还有美丽的民族服饰,优美的民族歌舞,浓郁的民族风情.....
听听这些节日和习俗:芦笙会,爬坡节,龙船节,姊妹节,吃新节,斗牛节,赶歌坪,赶社,三月三歌会......淋淋种种,大大小小,可谓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天一.是属世界都罕见啊!
善良的苗侗人民异常好客.同样是见面礼,苗家以酒拦门,侗家以歌挡路.苗家以牛角盛酒12道,一为客人洗尘二为客人祝福,侗家以歌会客,放上象征性路障,然后主唱客答,答对取走路障,直到所有路障取完,方能进寨.
这里的苗侗之家,不仅能喝酒,还能歌善舞.在月白风清之夜,牛腿琴和侗族琵琶交织的缠绵乐声再鼓楼的四周飘荡,勾魂摄魄;“踩歌堂”的场面歌情融融,叫人流连忘返;那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响彻全中国,也震动了巴黎,震惊了世界。苗族的舞蹈没有“观众”的概念,不分你我,在鹅卵石花街或地坪、草场,那舞步简单
亦或轻柔、亦或粗犷奔放的集体舞是那么有诱惑力,不到几分钟,客人亦会手舞足蹈。苗族舞蹈种类很多,诸如:铜鼓舞、板凳舞、芦笙舞、芒筒舞、木鼓舞等等。其中反排木鼓舞优为出名,此舞奔放热烈,感觉使人置身非洲,尽管没有半点加工装饰,但在出访国外登上大雅之堂时得到了海内外艺术家的认可和赞扬,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黔东南州不仅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在凯里--雷山--丹寨--榕江--从江--黎平一线主要是领略民族风情,苗家的吊脚楼,侗家的鼓楼风雨桥,芭沙寨的一道民族风景,但是也有雷公山的秀美雄壮,黎平天生桥的独步。。。。。。南出从江、黎平就是广西,并与三江、龙胜连成一线。在凯里---黄平---施秉---镇远一线,有舞阳河、黄平飞云崖、镇远青龙洞、施秉云台山、杉木河漂流等等,然后直接玉屏铜仁,东进湘西,连接凤凰古城,北接梵净山。这里还有苗族英雄张秀眉的家乡---台江县、还有中国建国后第一个将军杨至成的家乡---三穗,此县也称为千里苗疆第一户,这里有全中国第二大的苗寨---寨头、还有贵州历史上两个状元之一的夏同和的家乡---麻江、侗族大王姜应芳的故里---天柱,有“苗杉之乡”美称的----锦屏,这一线凯里---台江--剑河--三穗(镇远)--天柱----锦屏---黎平自己的独特风景,也值得大家一游!这三条线连在一起就是环黔东?(有时间回去,我也要这样走一遍)
州内交通也随着不断的发展,再原有的国道和省道的基础上,现在正在建设的凯三(凯里至三穗)高速再不久即将通车,玉三(玉屏至三穗)已于06年开通,为黔东南的交通旅游经济等开通了通往寻找机会的大路,还有湘黔,黔桂铁路横穿州内。
这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有美丽的风景,独特的民俗,还有勾你眼神的舞不,更有醉人的米酒。。。。。。
这里正在日益发展,这里的人民也翩翩起舞,欢庆自己的新生活。这里的人民好客,这里的人民淳朴。。。。。。
这里的人民欢迎您们得到来,来听听美丽的山歌,来喝喝醉人的醇酒,来吧,朋友,欢迎您们走进这片大山这
作文迷人的姊妹节怎么写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接连3天,是贵州省清水江畔苗族的传统节日----姐妹节。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姐妹饭。
在贵州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清水江畔是苗族姐妹们的世界,在那里住着几十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她们丰衣足食、生活愉快,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比较偏远,来的人少,所以她们早已成人却都未出嫁成婚。经过商量,她们决定大家准备好饭菜,举行一次聚餐,邀请四邻八寨的苗族小伙子前来与她们一起唱歌跳舞。到了吃姐妹饭的那天,远方的小伙子来了许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小伙子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本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吹葫芦笙,还进行斗牛、赛马,真是热闹极了。临别时,姑娘们用自己绣的帕子包上糯米饭,送给喜爱的小伙子。高兴而归的小伙子们,过了几天又来到姑娘们的村寨,说是还帕子,实际上带了许多姑娘们喜欢的小礼物表达谢意。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往,互相了解建立了感情,不久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从此吃姐妹饭、过姊妹节的习俗,便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们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为做姐妹节吃的姐妹饭,上山去采野花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陪姑娘们上山,帮助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他们互相有了了解。
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姐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
吃过姐妹饭,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和小伙子们一起看斗牛、斗雀,唱歌跳舞,吹芦笙、敲木鼓。暮色降临后,江边草地、沙滩、树林,到处都是青年人的天下。他们相聚唱歌谈情,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一颗颗充满爱情的心悄然传送,人们尽情地欢乐,往往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