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小狗外貌的作文
参考: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姥姥家的小狗,它一身乌黑的毛,像缎子一样光滑,还有一双黑豆似得眼睛,所以我叫它小黑豆。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去姥姥家度寒假。我刚进姥姥家门,小黑豆就跑出来凶猛地对着我和妈妈大叫,幸亏姥姥出来不让小黑豆叫了,让我们进去,要不小黑豆不知要叫到猴年马月呢。到晚上吃饭时,我为了和小黑豆增进感情,就掰了一点儿馍馍喂小黑豆,可是小黑豆不吃我的馍,还对我大叫几声。慢慢地,小黑豆对我的态度由凶狠到温和。每次我喂它吃饭时,它不再对我大叫;每次我出去玩时,它跟着来保护我,不让我受别人的欺负;每次我伤心时,它跑到我身边,来安慰我……
过了不久,我该回家了,当我要走时,小黑豆咬住我的裤腿不让我走。我转过身摸摸小黑豆的头,说:“小黑豆,过不久我还会来看你的,我该回去上学了。”小黑豆松开我的裤腿,摇摇尾巴,依依不舍地走开了,我回到家后,还真想念小黑豆呢!
可是,有的人嫌小狗脏,身上有种怪味,而不喜欢小狗。你可知小狗是善通人性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看家护院,而且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请不要伤害小狗了。我们还可以经常给它洗洗澡,这样小狗就不会太脏了。希望大家都喜欢小狗吧!
二、恐龙是怎样生活的作文
我误入了这片梦幻一般的恐龙世界,我看见这些山峦和森林,越过时间飞向未知的境域,光明在繁星飞过的那一时刻,颤成了火花——
我站在一片山峰上眺望远方,春风中弥漫着对亘古世纪的悄悄私语,在那片平原上栖息着点点落落的三角龙,一只三角龙在河边嬉戏,它甜柔的低吼,羞赧了浪花的私语,威猛的三只角搅起了河水缠绵的情意,迸发出鲜亮的浪花。三角龙欢快的声音,在一切笑语喧哗之上漂浮。
来到森林外围,一只翼龙溅起倦风的叹息,在沉吟的微笑中,撕破了寂静的面幕,泄露出巨大的颤动。好像无尽的梦幻中的居住者,它在我心的律动中回响,它的血液中激起了古代蓝天的赞颂,在时间的涟漪上舞蹈。他把自己的踌躇擎向天空,缀饰在这片寂寥的梦幻。
在森林中渐渐深入,当山溪像一把光芒闪烁的弯刀,被黄昏插入了暮色的刀鞘。。一道阴影掠过,后面是狂追的霸王龙,霸王龙气宇轩昂,死死了咬住了三角龙的尾巴,扯去一道血淋淋的皮肉,三角龙惊恐地向霸王龙望去,它恐惧地战栗着,窒息之中挤出一阵绝望的叹息。霸王龙向三角龙扑去,像一把暗藏的刀子,渴欲舐血。太阳西沉,投射出血的红莲
走在森林深处,天空漆黑的像一面睡眠的丝网。一群鸟雀突然从天空飞过,他们挥动着高升大笑的翅膀,宛如穿行在群星之中的利箭。一只马普龙与霸王龙在这里举行一场殊死搏斗,霸王龙虎视眈眈地望着马普龙,发出了阴沉的低吼,头颈舞动着伸向天空发出”吼吼——“的咆哮率先冲向马普龙。马普龙灵活地闪了过去,他挑衅着,朝霸王龙吼出威猛的波浪。霸王龙像逃出撕裂的地狱,猛地撞向马普龙。马普龙始料不及,被撞了在了地上,他迅速站了起来,扑向霸王龙。霸王龙狞笑着,把自己的尾巴朝马普龙甩去,又在马普龙上咬了一口,脱着沾着血迹的尾巴,再一次向马普龙撞去,马普龙见霸王龙来势汹汹,灰溜溜地逃走了。
我又一次站在高峰之上,时间飞快地流转,我多么希望能在这片机缘和变化的潮流上,随着漂泊芸芸众生浮游而去——
三、说明文作文?该怎么写?
首先,应该明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学知识,让读者看得明白,读得懂。这就要求说明的语言应通俗易懂。而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情动人,让人感动,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让人信服。在写作目的这点上,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
事物的特征即事物本身的独特属性,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是个体与类之间的差异性。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例如你要说明“蜘蛛”,你就要了解蜘蛛的特点,蜘蛛这种小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是自身能分泌一种粘液,结成丝,并用它来捕食昆虫,这一点也是蜘蛛与其他小动物最为不同的一点。要说明蜘蛛,就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否则,就很难说得明白。要做到围绕特征来说明事物,就得认真仔细地观察研究事物,找到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对事物本身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说明事物的说明文是这样,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也是这样。如《死海不死》一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首先向人们介绍死海与其它湖泊的不同之处在于:死海中生物不能存活,死海的海水淹不死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探根究底,找出原因,来解释这些现象。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质属性,由现象到本质地介绍事物,这就要求写作者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由此看来,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写作说明文的关键。
第三,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还应根据说明的目的来确定。
最好的说明顺序是让人明白的说明顺序。为了让人明白,可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先整体后局部的说明顺序,如《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总说部分,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大体的印象,了解事物的特点和概貌;分说部分,是作者就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形象具体的说明,这些形象具体的说明能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具体到要说明某一事物、某一事理时还应选择相应的顺序来说明。说明顺序有如下几种:
时间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即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为序。如事物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古及今,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产品的生产程序等,一般采用时间先后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即以介绍事物的外形特征、构造特征为目的,按照事物的内外、远近、高低、前后、左右、上下等的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介绍场地的布局、介绍物体的结构等大多采用这种顺序。如《核舟记》,先介绍核舟的中间部分的船舱,接着介绍船头的三个人形貌、神态、动作,然后介绍船尾的布局及两位舟子的神态动作,最后还介绍了船顶的题刻。主次分明,顺序清楚,使读者对核舟有了一个形象的完整的印象。
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主要用来说明事理,揭示事物的内函、性质及原因。如《死海不死》一文主要是向人们揭示死海里为什么生物难以存活,为什么人到了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也淹不死。这样一追问,就问到了事物的根本,把根本解释明白了,事理也就弄明白了。《万紫千红的花》《气候的威力》都是采用这样的顺序写成的。 有些说明文,不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多种说明顺序综合、交错使用。
第四,要把事物或事理说得清楚、明白,还应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下是说明文写作中的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种差+属的形式。例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一概念的“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物质”是食物的属。这样,我们对食物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诠释。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例如:“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作诠释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事物,又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较,作诠释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
举例子。举例子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形象具体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让我们对中国石拱桥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形象的认识。作比较。作比较分为两类。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把同类的两个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另外,还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同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异;异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同。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来比较的事物应是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样,比较的效果才会好。
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运用这种方法,一是为了使说明文写得有条理,二是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全面,给人以完整的印象。《看云识天气》《向沙漠进军》等文章,都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会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来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例如:“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用“一张弓”具体而又形象地说明了桥洞的特征。再如:《向沙漠进军》中,作者把风沙的进攻方式比喻成“游击战”、“阵地战”,形象而生动,读者一读就明白。
列数字。为了说明得更加准确、具体而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例如,让你介绍一个人物时,你说这个人长得非常高,好高好高,这样的说明大家很难对此人形成一个确切的印象,如果换一种说法,“此人的高度是二米二四”,读者一看就明白,这人真高。这就是列数字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是,列数字时,数字必须是准确的,数字还有确数约数之分,什么时候该用确数,什么时候该用约数,要分清楚。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还有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五,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易懂。
这是由说明文的科学性、知识性决定的。说明文要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技知识,“准确”是至关重要的。表示时间、空间、程度范围的词要准确无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说明。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在当时”“比较”“大多数”“几乎”“许多”“可能”等词的准确运用,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另外,语言还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由于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不相同,有的说明文语言平实,有的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不管哪种语言风格,都是为说得明白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