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树立整体意识。
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文章的概要——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的大体思路和框架
第二步,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理解文章的局部——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三步,把对各个局部的理解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方法,符合阅读的规律。
如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首先要知道文章从父母对“我”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截然不同的评判写起,讲到在“我”成才的道路上,父母亲对“我”所做的两种评判同等重要,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还能感受到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两种不同的爱的方式以及?我”对父母的深深的理解。掩卷深思,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能否从中联想到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的鼓励和鞭策?能否从中感悟出—个人成长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到底是什么?有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文章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阅读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三者之间感情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阅读一篇文章,不光要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读懂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读出作者的嬉笑怒骂,同时还要了解作者是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